京外生爸妈看完这些已汗流浃背 2025.01.22 14:56:52来源:查看数:

洪可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小学上的芳草地,初中就读陈经纶。学习能力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自小喜欢星空。成绩自然是主打一个省心,且肉眼可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远超同龄人。


父慈子孝的光鲜背后,则是父母的步步精心。


洪可父母均是IT行业高管,身处这个充满挑战与创新的行业,工作紧张繁忙是常态,但对孩子的教育,两人坚持亲力亲为:早上必有一人起早送孩子上学,路上聊天聊地了解学校生活,渗透给孩子与同学、老师的相处之道;晚上排班轮流辅导功课;周末适当安排的机构课程主要以增强体质和集体互动活动为主;寒暑假的生活学习时间表是在协商一致后细到以三十分钟为行为单位,并邀请姥姥姥爷监督落实。阶段性目标设置合理,努力达成后的奖励是孩子最爱的:去贵州平塘观星。


这坚持一天、一周、一个月还算不难,难的是一直如此。


2020年的时候,洪可的父母因工作调动,迁往杭州,孩子也随之前往杭州生活。


一晃,洪可高三了,对宇宙的好奇、对星空的热爱,以及对姥姥姥爷的依恋,让他在大学和专业的选择上有了方向。在国内读本科,报考北京大学天文学是他的选择,也是全家的选择。
但是,父母请假一年陪读?单位允许也不敢啊,哪个岗空一年回来还是你的?


有一人辞职回京?那也不保险啊,万一留职的那个遭遇了裁撤呢。


于是,洪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羽翼,回京备考。


图片


肖蔚,西城考生,中考那年没有录取区内前三的高中,家里半亲不熟的大姑大姨们可是冷嘲热讽看了笑话。憋着口气,家里找了河北一所相当不错的高中。肖蔚也是争气,次次考试往前进步,到高二期末的时候,直冲进了年级前十,这个成绩,985可以随便挑了。


但是老师跟家长谈话:肖蔚最好回京念高三,北京高考和全国卷的内容难度不一样,还是需要适应下的。






张蒙就有点“传奇”了。母亲带着三岁的张蒙,从北京改嫁到了山东,没两年又生了个小妹妹,在淄博开了间琉璃制作工厂,一家四口就这么一直在山东生活,直到去年10月份高考报名才意识到张蒙是个北京考生。


咋办?回北京上哪找学校上完高三这一年?是不是还得往返淄博,参加合格考拿高中毕业证?不回北京读行不行?半年八个月的能适应北京高考吗?还得找地方租房子住吧?家长跟不跟着?家里还一个小的呢怎么办?


要说揣着北京户口离京求学是背井离乡,听起来凡尔赛!矫情!

可一家有一家的情况,谁容易啊!

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一个学期加一个寒假的时间,闲话不扯,上海报:


图片


供稿:杨婷

编辑:张星宇